中冶新能源召开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第一届第一次职工代表大会
1月21日,中冶新能源召开2025年度工作会议暨第一届第一次职工代表大会。公司总经理、党委副书记卢东昱讲话;党委委员、总会计师李智作2024年生产经营总结及分析;党委委员、纪委书记杨洪新主持会议并宣读相关表彰决定。
会议的中心任务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以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集团公司党组和中冶集团党委工作要求,系统总结2024年工作,深入分析研判形势,安排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锚定“专精特新”发展战略,打造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新能源材料供应商。
会议详细传达了中国五矿党组书记、董事长陈得信在中国五矿2025年度工作会议上的工作报告和总结讲话精神;认真传达了中国中冶2025年度工作会议精神。
卢东昱在会上作题为《科技引领创增效 创新驱动稳增长 锚定“专精特新”全力激发公司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讲话。他指出,过去一年,面对经济下行的严峻挑战和新能源材料行业“内卷式”严酷竞争,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落实上级集团决策部署,用自身努力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形势变化的不确定性,取得了“盈利基本盘稳定、产品产销再创新高、基础管理提升成效显著、产品差异化优势凸显、党建品牌引领作用强劲”的宝贵成绩。卢东昱代表公司向全体员工一年来的辛勤付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就做好2025年重点工作,卢东昱从外部环境、市场形势分析了公司发展面临的新任务、新挑战,指出要立足当下,正视困难、直面问题、坚定信心,以“一提五稳”为抓手,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全力推进“提质增效年”各项工作,为中国五矿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金属矿产企业集团、中国中冶实现“一创两最五强”奋斗目标作出应有贡献。结合公司实际,卢东昱通过融合生动鲜活的案例讲述,提出了五个方面的意见:
一是以“专业化”为依托,夯实企业高质量发展基础。要做到管理部门专业化,牢固树立“引领、服务、监督”的专业化意识,明确职责专业化定位,加强内外沟通的专业化能力;要进一步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专业化,实现“三支队伍”建设再深化、干部队伍能力再提升、职位体系再落实、培训体系再完善、三定体系再优化。
二是以“精益化”为举措,持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要做到生产“精”益,通过深耕管理体系,提升核心竞争力;做到成本“精”算,通过全力推进技术改造和阿米巴经营模式,实现技术和机制降本;做到质量“精”控,通过三个“助力”实现“客户增值”;做到采购“精”谋,通过优化流程配置,实现效率效益双提升;做到工程“精”管,通过各方合作,实现各项重点工程项目加速投产。
三是以“特色化”为引擎,统筹推动企业再转型再升级。要加快推进钪基材料板块专业化运作,推动打造钪基材料“两千”发展愿景;要夯实电池回收技术,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带动退役电池回收完整产业链实现化点成珠、串珠成链、以链聚群。
四是以“创新化”为动力,全力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要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以“五个聚焦”加强科研创新;坚持以“增收创利”为核心目标,开展市场营销创新;坚持以“跳起摘桃”的高目标引领,开展管理手段创新。
五是以“高站位”为旗帜,坚持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要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抓好党的基础建设;要重点抓好党建特色品牌建设,不断擦亮“五彩党建”“党建+”品牌;要抓实党风廉政建设,坚持严管厚爱相结合,营造风清气正的干事氛围。
会议要求各单位迅速传达会议精神,切实抓好岁末年初安全生产、职工群众关心关爱、勤俭文明廉洁过节、值班值守等工作。同时要做好一季度部署安排,奋力实现一季度“开门红”。
会上,李智全面总结了公司2024年度工作亮点,分析了公司2024年度经济运行情况、指标完成情况,并围绕“增收入”“增利润”“强研发”“精管理”等方面对2025年工作提出了要求。
杨洪新宣读了公司获得河北省和中冶集团表彰情况,以及公司关于表彰2024年度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的决定,并对在2024年作出突出贡献、创造优异成绩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现场颁奖,勉励全体员工向榜样对标看齐。
公司获奖代表、生产车间代表、科技创新代表、职能部门代表分别作了交流发言。
会议颁发了2025年目标责任书;审议通过了《中冶瑞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25年集体合同》《中冶瑞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施办法》《中冶瑞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员工考勤与休假管理办法》《中冶瑞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员工违规违纪行为处理办法》《中冶瑞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2024年职工福利费用使用情况报告》《中冶瑞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第一届第一次职工代表大会提案工作报告》;选举提名通过了专门委员会人员名单、职工董事人选。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进行了分组讨论,提出多项建设性意见和建议。
公司领导班子成员、非班子高管、各专业专家;各车间、部门负责人;各车间副主任、主任助理;各内设机构负责人;各部门主管;各车间工艺技术员、设备技术员、安全员、班长及职工代表等参加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