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8月21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镍钴钪清洁提取与高效利用关键技术”项目,课题五“伴生钪走向分配规律及超常富集与分离提纯技术”进展交流会在我司召开。项目负责人中科院过程所李会泉研究员、项目指导专家中科院过程所郑诗礼研究员、中冶新能源总经理卢东昱以及课题骨干成员共17人参加会议。 课题负责人卢东昱对课题总体情况进行了汇报,包括伴生钪赋存状态与工艺过程走向规律研究、复杂体系中钪的超常定向富集关键技术、短流程低成本分离提纯与高纯氧化钪制备技术、生物质掺混电解水制氢用含钪电极高效制备技术、吨级红土镍矿中间品短流程制备高纯氧化钪工程示范5个子任务的最新进展。整体进展基本符合预定计划,提出下一步将按任务书计划稳步推进研究工作,构建红土镍矿伴生钪协同提取成套技术,为镍钴钪资源清洁提取与高效利用提供核心技术及工程示范支撑。 在有序推进现有研发课题的同时,中冶新能源将锚定制约我国新材料产业发展的“卡脖子”问题,以河北省钪系工程材料研究中心为基础,广泛联合国内产学研机构,以固体氧化物...
-
经过审核、公示,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于2022年8月4日颁发《金属及合金牌号注册证书》,由中冶新能源联合广东伟业铝厂集团有限公司、中南大学、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申请的6E05铝钪合金注册成功,标志着中冶新能源首个铝合金牌号注册成功,该牌号也是国内首个6系铝钪合金注册牌号。 该合金于2020年4月份,中冶新能源与中车长客、中南大学以“产学研用”合作模式联合筹划研发时速400公里动车组用高强度铝合金材料课题;2021年3月份,确定研发目标:研究出一种新型的高强铝镁硅钪合金材料较同系列铝合金母材强度提高10%以上,焊缝、热影响区强度及各项机械性能指标均不低于同系列铝合金指标;2021年4月份,根据该款材料的研发需求,中冶新能源开发了符合性能要求的铝钪中间合金;2021由中南大学提供技术参数,由广东伟业铝业生产出合格及型材,经中南大学检测合格。 根据公开资料,俄罗斯共注册8个系列20多个铝钪合金牌号,是全球注册牌号最多,也是铝钪合金应用最范围最广泛的国家;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我国已注册铝钪合金牌号14个,其中...
-
2023年5月22日,河北省科学技术厅发布通知,对2022年度省级重点实验室和技术创新中心建设任务拟定验收结果予以公示,中冶新能源“河北省先进电池材料技术创新中心 ”顺利通过评审验收。 中冶新能源“河北省先进电池材料技术创新中心”于2020年8月19日获得河北省科学技术厅批复,建设该创新中心旨在开展“三元前驱体制备技术研究”“镍钴清洁提取与高效利用关键技术研究”“电池的回收再利用技术研究”“高镍正极材料三元前驱体技术标准化研究”等工作,依托该平台已开展科研研发项目63项,其中国家级研发课题3项,省部级研发课题4项,市/区级研发课题4项,公司级自主立项52项;共计申请专利13项,其中发明专业8项,制定行业、企业标准6项,发表论文12篇,已成功研发涵盖NCM5系、6系、7系、8系、9系全系列前驱体产品52款,富锂锰基前驱体2款、钠离子前驱体3款,其中经技术成果鉴定,“单晶型Ni65高镍三元前驱体制备及产业化技术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研发的高强度持续投入带动了产品的提...
-
为实现三元前驱体提产增效,成品车间开展三元前驱体浓盐浓碱工艺系列产品研发工作,确保我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和市场占有率,助力公司实现“新兴行业领跑者”目标。 本次生产工艺研发方面,采用浓盐浓碱工艺,通过提高盐溶液浓度和流量实现了单釜产量再提升,通过采用浓碱做沉淀剂大幅降低母液产生量,进一步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产品量产的目标。本次研发共计完成量产品工艺改进立项报告1项,量产工艺改进总结1项,高浓度原料液前驱体操作规程1项,当前量产工艺已完成定型。 此次研发解决了高浓度原料液体系反应速度快不易控制,生产过程粒度稳定性差,产品BET偏低、TD偏高,产品Na、S等杂质含量超标等一系列问题,在生产工艺改进的情况下通过工艺参数优化重组保证产品质量。与此同时,本次研发生产工艺改进研发直接在产线进行,可实现从实验到量产的快速转换,缩短了技术研发周期及产品认证时间,进一步提升了公司产品市场竞争力。...
-
近日,中冶新能源申报的“高容量型锂电池高镍正极材料前驱体专利分析及新产品开发”作为唐山市专利战略推进项目获批立项并获得专项经费支持。 本项目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三元锂离子电池镍钴锰三元素协同效应良好,镍增加容量,钴稳定结构,锰降低成本,目前以NCM5系、NCM6系为代表的中镍高电压三元锂电池主流产品实现了新能源汽车600公里的续航目标。根据锂离子电池技术发展趋势,高镍可进一步增加电池容量,提升新能源汽车续航里程,本项目依托中冶新能源组建的“河北省先进电池材料技术创新中心”,开展高容量型高镍三元前驱体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研究,开发1-3款NCM8系高镍三元前驱体并实现产业化批量生产,为实现新能源汽车800公里续航目标提供关键基础材料。 2022年中冶新能源持续加大技术研发力度,攻克了NCM5系、NCM6系中镍高电压前驱体比表面积、粒度分布不均等技术难题,两款产品出货量位居国内前茅。随着产能提升,中冶新能源积极开展专利申报工作,2022年累计申报发明专利24项,已受理15项,已授权2项。...
-
近日,中国冶金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发布《关于公布2022年中冶集团科学技术奖授奖项目的通知》,由中冶瑞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与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联合申报的“战略金属钪资源高效提取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中冶集团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中冶集团科学技术奖是经科技部批准、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备案的社会力量设奖,具有国家科技奖的推荐资格,是国家科技奖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钪是一种重要的战略金属,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均将钪作为独立矿物列入关键矿物清单,钪可广泛应用于国防、冶金、化工、玻璃、航天、核技术、激光、电子、计算机电源、超导及医疗科学等领域。项目获奖研发团队自 2011年开始红土镍矿钪资源高效回收技术的应用基础研究,历时五年,突破了复杂多组分体系中低浓度钪富集和高浓度杂质高效分离等技术瓶颈,开发出了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低成本提钪工艺技术体系,是世界上红土镍矿提钪工艺技术的重大突破。2018年11月,河北省发改委批准由中冶新能源与北京工业大学、河北工业大学、中国恩菲、中国航发北京航...
-
2022年8月17日,中冶集团科技部公布了2022年非钢领域重大研发项目评审结果,我司申报的研发课题《动力型9系超高镍三元前驱体的制备关键技术与产业化》成功获得立项,这是我司继承担2项国家级、2项省部级科技研发项目以来在重大科研项目上的又一成绩。 《动力型9系超高镍三元前驱体的制备关键技术与产业化》项目结合我司生产实际,研究以MHP为原料短流程制备超高镍三元前驱体的工艺流程,重点研究镍钴锰提取过程中有机物和杂质硅的高效脱出技术,多级溶剂萃取深度净化工艺以及超高镍三元前驱体合成过程中粒度分布、微观形貌、比表面积、杂质含量等控制技术,同时研究三元前驱体各性能指标间的关联性,最终获得具有高容量高循环性能的超高镍三元前驱体。 项目结合新能源汽车行业对动力电池提出的能量目标要求以及我司做“新兴产业领跑者”的目标,以镍钴分离提纯和三元前驱体制造领域前沿技术为基础,立足高能量密度、高循环性能电池基础材料工艺开发及规模化生产技术设计开发,符合新能源材料领域发展的大方向。项目拟形成动力型9系超高镍三元前驱体的制备...
-
2022年8月25日,中冶瑞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新能源”)承担的2020年唐山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单晶型N65高镍三元前驱体制备及产业化技术研究》顺利通过验收。 随着新能源汽车行业技术创新和消费者认可度的提高,市场对动力电池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动力电池的安全保障、使用寿命、能量密度等问题逐渐成为影响整个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关键要素。单晶型高镍三元材料不仅具有高能量密度、低成本的优点,同时具有体积能量密度大,循环寿命长,安全性能好及高电压等优势,研究单晶型高镍材料对动力电池的发展举足轻重。 本项目以氢氧化镍钴为原料对三元前驱体制备全流程进行研究,解决从氢氧化镍钴原料中提取镍钴锰溶液到三元前驱体制备,再到三元前驱体后处理过程中的技术问题。采用浆化消解-浸出净化-萃取净化-共沉淀工艺,通过优化工艺参数,制备出D50为3.6-4.0μm的窄粒度分布、表面形貌单一、磁性异物含量≤80ppb的单晶型N65高镍三元前驱体并产业化。该款产品已经实现量产目标,申请发明专利2项,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
-
2022年6月24日,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节能与综合利用处处长张晓辉一行到中冶瑞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就“京津冀地区新能源汽车动力蓄电池回收利用试点示范项目”进展情况开展现场检查调研。 中冶瑞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依托曹妃甸国家“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致力于打造京津冀地区废旧电池回收产业基地,作为京津冀地区唯一三元前驱体生产企业,具备从事废旧回收业务的技术及人才和产业规模优势,2021年投资3000余万建设示范项目,该示范项目年处理5000t废旧动力电池黑粉,相当于年处理2.5万辆报废新能源汽车废旧电池。该示范项目采用优先提锂工艺+镍钴锰短流程回收技术,历时3年自主研发解决了传统电池回收工艺流程长、辅料消耗量大、成本高及锂回收率低等问题。该示范项目采取产业链“补链强链”式开发方式,经市场调研,锚定京津冀区域废旧电池区域市场,按照产业链上下游分工协作的原则,与中化河北、天津巴特瑞、河北顺境环保等废旧电池梯次利用及回收企业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示范项目所产生的镍钴锰溶液与现有前驱体生产线无...
-
中冶瑞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新能源”)成立于2017年9月,在设立之初就将研发推广钪系材料应用作为工作使命,根据“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方案,2018年投资建成了年产20吨氧化钪生产线,成为全球最大的氧化钪产研基地。经过几年的努力,攻克了高纯氧化钪、铝钪中间合金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工艺技术难题,从原料端解决了大批量低成本稳定供应问题,为我国钪系材料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源头物质保障,氧化钪产销量稳步提升,已成为国内主流供应商。 为推进钪系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中冶新能源联合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及河北工业大学于2018年11月申报并获批河北省钪系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并搭建了中冶新能源检测中心。2019年12月,与中南大学、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申报并获批“固废资源化”国家重点专项研发计划“镍钴/钨/锑战略金属冶金固废清洁提取与无害化技术”,公司牵头承担“红土镍矿冶金渣梯级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子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