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10日,中冶瑞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新能源”)组织召开五矿科技专项低氧低碳高性能铝钪合金及钪金属材料制备研究项目进展交流会。项目承担单位为中冶新能源;参与单位有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以及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 公司副总工程师、项目负责人苏华参加并主持此次会议。各单位研究任务负责人及项目骨干人员共13人参加视频会议并汇报工作进展。 铝钪合金性能优异,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船舶工业。但在应用程度上,我国与俄罗斯、欧美还存在一定差距,仅研发了5A70、5B70以及含钪铝合金应用于卫星,究其原因还是金属钪的纯度达不到应用要求。高纯金属钪是高纯铝钪合金靶材、金属钪靶材、钪钠灯、激光材料等关键原材料,目前的产品纯度仅为2N5级。其中低氧低碳高纯铝钪合金靶材是制备5G通讯领域用高性能AlScN薄膜的关键材料,同样也与欧美、日本存在较大差距。开展低氧低碳高性能铝钪合金及高纯钪金属材料的制备研究已迫在眉睫。 会上,各单位对项目进展工作逐次汇报,自项目开展1年多以来,...
-
2021年,中国五矿集团组织开展了“当好主人翁、建工新时代”首届“五小”创新评选活动。本次评选活动坚持以职工为中心,尊重职工首创精神,让职工当主角,动员职工群众积极参与,夯实活动群众基础,鼓励引导职工群众在冶金工程、基本建设、金属材料、矿产开发方面开展小发明、小创造、小革新、小设计、小建议。经各公司择优申报,五矿集团集中评审,成品车间“前驱体洗涤、陈化工艺创新”获评集团公司首届“五小”创新成果。 成品车间“前驱体洗涤、陈化工艺创新”创新达到集团公司关于“提高产品质量、优化生产、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消耗、减少污染、节约能源资源”的标准要求。本次创新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节能减排方面均取得显著成效。经济效益方面,一是极大提高了产品直收率,由原来88%左右提高到94.5%,节约了返溶成本;二是提高了陈化处理能力,单条产线陈化处理能力由10吨/天提升到12吨/天。节能减排方面减少了纯水消耗,单日纯水使用量由1530立/吨降低至900立/吨。社会效益方面...
-
中冶瑞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新能源”)成立于2017年9月,在设立之初就将研发推广钪系材料应用作为工作使命,根据“总体规划、分步实施”的方案,2018年投资建成了年产20吨氧化钪生产线,成为全球最大的氧化钪产研基地。经过几年的努力,攻克了高纯氧化钪、铝钪中间合金大规模工业化生产的工艺技术难题,从原料端解决了大批量低成本稳定供应问题,为我国钪系材料的大规模应用提供了源头物质保障,氧化钪产销量稳步提升,已成为国内主流供应商。 为推进钪系材料的研发和应用,中冶新能源联合中国航发北京航空材料研究院、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北京工业大学及河北工业大学于2018年11月申报并获批河北省钪系材料工程研究中心,并搭建了中冶新能源检测中心。2019年12月,与中南大学、中国恩菲工程技术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合申报并获批“固废资源化”国家重点专项研发计划“镍钴/钨/锑战略金属冶金固废清洁提取与无害化技术”,公司牵头承担“红土镍矿冶金渣梯级资源化利用关键技术及工程示范”子课题...
-
根据《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要占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在新能源汽车发展中,动力电池是推动行业发展的关键部件。三元前驱体是动力电池的能量源泉,因此,开发高性能的正极材料三元前驱体,对于动力电池性能的提高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冶瑞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立足新能源汽车行业飞速发展的重要时刻,准确把握市场发展方向,积极布局9系高镍三元前驱体材料。 高镍三元材料的制备工艺难度较大,这对动力电池材料企业的技术创新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中冶新能源技术研发部开拓进取,迎难而上首次采用间歇法工艺路线,精确控制籽晶量以及颗粒的粒度分布和形貌,并通过对各参数的优化实现二次颗粒形貌择优生长,突破性解决了高镍大颗粒三元前驱体籽晶团聚严重及二次颗粒易于开裂等技术难题,开发出具有更高能量密度的9系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A样,并成功通过客户端认证,为实现9系高镍三元前驱体的量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一方面,高镍三元电池的能量密度高,是动力电池技术迭代的主要方向。另一方面,高镍材料还有...
-
2021年6月2日,11吨8系高镍三元前驱体产品在中冶新能源厂区包装出库,标志着中冶新能源8系高镍三元前驱体产品正式实现批量出货,乘上锂电材料行业高镍化发展的东风,步入了高质量发展快车道。 随着锂电行业技术的发展,高镍三元材料安全问题逐步得到解决。目前降本仍是锂电行业发展的主要任务,从三元前驱体的成本构成来看,原材料成本占比高达90%,降本空间有待进一步挖掘。由于全球钴资源分布不均,且受国际贸易形势影响较大,钴价格波动大且价格中枢常年处于高位,因此三元材料的高镍低钴化是三元电池降低成本、良性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未来动力电池的主要技术路线。根据CATL的产品技术路线规划,2022-2023年,高镍三元电池份额将会达到整个三元电池的50%,发展潜力巨大。 从电池性能角度分析,高镍三元电池拥有能量密度高,续航里程远;低温性能稳定,不受使用地域限制;综合理论成本较磷酸铁锂低,降本空间大等优势。中冶新能源自2019年正式进入生产期以来,紧紧围绕“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的理念不动摇,持续开展高镍三元前驱体产...
-
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行业将迎来市场化增长拐点,销量有望达到190万辆,未来五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36%。伴随新能源汽车市场反弹,动力电池装车量迅速回暖,预计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装车量超90GWh,同比增长约40%。在新能源汽车行业飞速发展的重要时刻,中冶瑞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准确把握市场发展方向,积极布局8系高镍三元前驱体材料。 由于高镍材料降低了昂贵金属钴的用量,低钴化带来的原材料成本收益可以降低高镍三元电池的整体成本;同时,三元电池的能量密度随着镍含量的升高而增大,高镍三元电池能量密度的提升会降低电芯单位Wh的成本。使得开发高镍三元前驱体材料具有高能量密度、低成本的优点。但是随着三元材料中镍含量的升高会导致三元电池的循环性能以及热稳定性变差,影响电池的安全性能。开发高镍三元电池材料是目前三元电池材料研究的重中之重,而开发电化学性能良好的高镍三元电池材料亦是三元电池材料研究的难点。 中冶新能源技术研发部开拓进取,迎难而上采用晶种串釜工艺路线,精确控制颗粒的粒度分布和形貌,同时,通过对各参数的优化实现控...
-
为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和工匠精神,进一步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激励广大劳模和工匠人才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提升职工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水平,自2021年3月起,曹妃甸区总工会组织了第二届“十佳工匠”评选,拟选曹妃甸区职工(工匠)创新工作室6家,职工(劳模)创新工作室2家,经申报、初筛、评审、公示,在7月2日召开的颁奖仪式上,中冶瑞木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冶新能源”)马俊利荣获曹妃甸第二届“十佳工匠”荣誉称号、苏华团队获颁“高镍三元电池材料”创新工作室、田广涛团队获颁“能工巧匠”创新工作室。 中冶新能源自2018年12月投产以来,高度重视技术骨干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职工的智慧,搭建平台、提供舞台,组织开展技能比武,激发职工创新活力,取得积极成果,“金属离心泵密封型式改造”获得五矿集团职工岗位创新成果奖;在唐山市曹妃甸区首届职工职业技能大赛中取得多项荣誉,马俊利以优异成绩荣获大赛装配钳工项目一等奖,被授予&l...